
膠東在線7月5日訊(記者 鄔勇 攝影 李剛 見習記者 劉思佳)“近年來,全市通過實施‘控采限量、節水壓減、水源置換、修復補源’等綜合整治措施,地下水管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進展!7月5日,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《煙臺市地下水管理和保護工作方案》新聞發布會,市水利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景旭介紹相關情況。

控采限量,嚴格地下水監管
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,實行地下水量水位雙控管理,定期開展地下水位監測,強化取用水監管,嚴格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,從源頭控制地下水開發利用,地下水開采量由2001年的7.7億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3.55億立方米,地下水埋深由2001年的6.05米穩步回升到2022年的4.46米。
節水壓減,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
認真落實國家節水行動方案,建立市級節約用水工作協調機制。積極實施農業、工業、城鎮生活等全方位節水,嚴格高耗水行業管理,全市列入國家、省、市三級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中高耗水企業全部建成節水型單位,全市萬元GDP用水量下降到11.37立方米,居全省第二位;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4.24立方米,居全省第一位。
扎實推進水資源稅改革,通過實行差別稅率,合理提高地下水水資源稅標準,有效促進地下水資源限采制度的落實。
水源置換,統籌“地表水、地下水、再生水、海淡水、外調水”五種水源配置
優化城市供水水源結構,城市供水由取地下水為主改為取大中型水庫地表水為主,地下水源地按照備用水源地進行管理?茖W調引客水,2015年以來累計調引客水7.3億立方米,保障了我市城市供水安全。
將非常規水源納入全市水資源統一配置,持續加大再生水、海水淡化水等非常規水源利用力度,2022年非常規水利用量達到7206萬立方米,比2021年增長108%。
修復補源,增加供水能力
加快水源及連通工程建設,增加地表水可供水量。截至2022年底,全市1061座各類水庫,總庫容達到18.1億立方米,建成了11處區域內水系連通工程。
2020年起開工建設的老嵐水庫,計劃2023年底前具備蓄水條件,總庫容1.58億立方米,興利庫容0.85億立方米。
積極開展地下水庫、河道攔蓄、回灌補源滲井等補源工程建設,建成河道攔蓄工程247座,大沽夾河、黃水河及王河3座地下水庫總庫容達到3.16億立方米,調節庫容達到1.37億立方米,有效提升了地下水補源能力。